首页> 资讯> 详情

全球聚焦:“校友捐款被起诉”事件反转,当事人发声,反把母校架在火上烤

2023-03-17 16:59:55 来源:皓月学姐
在文章之前,笔者想要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:学生和学校之间是什么关系?可能有些人说是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,也有的说是相互成就的关系,总之二者是“唇亡齿寒”的关系。

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,帮助学生获取知识,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学校的功劳,所以有些学生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回馈母校,以表达自己对母校深厚的情谊。

为母校捐款捐物是多数毕业生回馈母校的做法,原本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,但是90后吴幽却因为这种“好事”惹得一身骚,将自己和学校都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中。

“校友捐款被起诉”事件反转,当事人发声,反让母校成为众矢之的


(资料图片)

“校友捐款被起诉”事件还要从学校的一纸诉状说起,中国矿业大学将校友吴幽告上法庭,要求其履行此前签订的1100万的捐赠协议。

学校告学生的事情一出,就引起了全网哗然,在刚开始的时候,人们纷纷指责吴幽言而无信,既然承诺了就应该兑现,不应该出尔反尔。

吴幽看到网友的质疑后,也出面发声,并态度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,同时将前因后果说了个清楚,这下风向就变了,一份道歉声明反而将母校架在火上烤。

据吴幽所说,他毕业之后在时代发展的契机中确实赚了不少钱,在母校提出捐赠5000万的时候,他觉得有些多,最终决定捐赠1100万,并和基金会签订了捐献协议。

但是在经历了事业的崩盘之后已经捉襟见肘,再加上三年的疫情,他的资产几乎归零,自己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难之中,所以未能如期提供捐款,为此他向母校道歉,也为自己占用公共资源而道歉。

不过他表示自己该履行的义务不会推脱,依然会和学校协商处理,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,如果能够达成和解的话自然是最好的,如果不行的话也会想办法将捐款落实到位。

如此诚恳的话语打动了不少人,纷纷觉得学校有些咄咄逼人,如果学生没有遇到困难的话应该不会毁约,但在这种情况信息还逼着学生履约就有些过分了,就算打赢了官司也输了气度和情面。

向母校捐款是好事,为何会闹到如此地步?学校理应自我反思

很多校友在功成名就之后,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校的感谢,同时学校也会主动寻求“有能力”的学生的资助,这本来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,为何到了吴幽身上就画风突变呢?

其实从吴幽的回应来看,他也不像一个会出尔反尔的人,而且认错的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,并将前因后果都表述清楚了,这才让风向发生了转变。

在笔者看来,这件事的根源在于学校没有“同理心”,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,学校确实是占理的,既然签订了捐赠协议,那么学生就要有契约精神,履行合约是学生应尽的义务。

但是从情理上来说,学校有些得理不饶人,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捐款是学生对母校的回馈,而不是学校道德绑架的理由和借口。

再退一万步说,吴幽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得来的,学校纵然提供了教育资源,但是并未对他的事业有过多的帮助,所以不求学校能雪中送炭,但也不能落井下石,理应考虑到学生的难处,而不是仗着自己有理就逼迫学生。

所以在这件事情上,笔者还是希望学校和吴幽能够达成和解,别因为这份“捐赠好意”寒了学生的心,也毁了学生和学校的名誉与口碑。

学生与学校是共生关系,彼此体谅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

学生和学校之间并非上下级的关系,而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,而且双方都有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,但是笔者觉得既然选择做教育,就要抱着“不求回报”的心态去做好教育,如果学生懂得感恩,自然会想办法回馈,如果学生不懂感恩,强求只能伤人伤己。

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,学校更应该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,纵然不想开“毁约”的先例,但也不要教条主义,任何事情处理都要合情合理,规矩之下也要有人情味,太过强硬只会起反作用。

而学生也要学会体谅,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诉求予以理解和支持,在能力范围内回馈母校也是学生应有的做法,不过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,先顾好自己才能惠及他人。

【笔者寄语】承诺向母校捐款,却因事业崩塌而无法履约,本来已经十分窘迫,学校还咄咄逼人,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,只希望双方能够好好协商,寻找解决的办法,也不要因此伤了和气。

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?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_夏虫不可语于冰|环球观热点
下一篇:最后一页